> ... | > 国家级民主法治村(社区) |
古林镇葑水港村,地处宁波市南门,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隔河相望,距鄞州中心区3公里。村域面积1.8平方公里,下辖10个自然村,常住人口1319,外来流动人口近5000人。
自开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活动以来,村党委、村委会牢牢把握“抓创建,促发展”的原则,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总体目标。通过建章立制,以制治村,各项村务管理工作走上了有章程保证,靠民主管理的规范化治村轨道,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,社会治安稳定。后被评为省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;省、市、区文明村;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;省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。我们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有:
一、建立健全组织网络,夯实基层工作基础
长期以来,我村党委、村委会高度重视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工作。村里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,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,其他村干部为组员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小组,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工作议事日程中,对各成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,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,精心组织、指导与协调,保证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。在工作会议上对党员干部进行动员
召开班子会议、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会议、干部恳谈会,发动村民代表、老党员积极参与创建工作,提出加强民主法治意识,秉公办事,以身作则抓班子,认真负责抓队伍,聚精会神抓发展,全心全意抓民生,自觉主动抓稳定,关键在民生,基础在法治。
由连片民警、治保主任、妇女主任、巾帼维稳志愿者队伍、和美家园共建会及联防队等组成普法教学队伍,下设宣传组、帮教租、指导组等,并邀请区司法局、古林司法所领导进村指导,并通过宣传橱栏、派发宣传单等,多途经、多渠道把会议精神带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,使我村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。
二 、依法完善民主自治机制,积极开展民主监督
开展村民自治是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,我村将“四民主,三公开”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。2014年村委会换届后,及时修订“村民自制章程”,为使“章程”更加符合民意,贴近民情,在修订过程中,多次召开老党员、妇女、老年人及外来人口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,从而使“章程”更能体现广大村民的意愿,维护村民的民主权益,成为村民共同的行为规范,章程制定完成后,发至到户到人。使村的建设发展和村务活动有法可依,有章可循,有利于促进村务常管理。
尊重基层民主,抓好民主选举。葑水港村严格按照法律规定,健全完善党组织、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,充分保障党员和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,依法依程序选举产生村党委、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。2013年下半年,葑水港村在第九届换届选举,鉴于公民法规意识强,采用候选人“海选”直接提名方法,群众称为像外国人选总统一样选村主任,经过尽职人员承诺公布、无记名投票,三位原村委会成员票数占绝对优势,得到广大选民认可,选举结果为连选,以此说明葑水港村村民对《村委会组织法》有了进一步理解,法制意识增强了,使选举依法有序、有效地行使。
完善民主决策程序,以民主建设为出发点,促使村级经济规范发展,维护农村稳定。对于村级大额开支做到由村“三委会”班子集体讨论,小额开支由村主职干部审批,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,经过村“三委会”集体讨论并提交党员、村民代表大会表决,形成会前论证、召开会议、形成决议、审核公开“四步工作法”,提高决策质量。
完善三务公开。切实推进村级民主建设,实行按期透明、真实、公开村务、财务、党务,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、村级民主监督组织。把人民群众关心的财务账目,干部报酬、宅基地审批、年度计划、公共福利、项目承包、企业租赁等内容,每年四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,接受群众监督。财务审批和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健全,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,严格费用报销,减少非生产性开支。成立村务(财务)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,由支部书记任组长、村主任任副组长,做到职责分明,全村财务审批实行“一支笔”,由支部书记负责,并按期向全村公布。财务档案、台账齐全,有统一规范的帐簿和宗卷,档案齐全,归收于村“档案室”设立专档专柜。
完善民主制度。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,将村民的权利义务、村务工作内容程序、社会治安、村风民约等要求都规定得清清楚楚,使各类村务活动有章可循,增强村重大事项决策和村务管理的民主、科学和规范化。例如,重大村务(财务)设村民(社员)代表会议审议制度;制定并执行《葑水港村重大事宜议事制度》;建立公布前村监督小组(董事会)审定签字制度;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,全村45个村民代表建立联系户52户,以了解基层群众民情;村民委员会公章,由村文书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。
三、以法治思维推动中心工作,营造和谐社会环境
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,我们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,利用法制学校,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法制学习,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、用法、遵法、守法。
葑水港村在“三改一拆”专项整治活动中,无一起违章搭建,实现“零违章”。我村坚持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的方针,加强日常管理,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,由党员干部、各村民组长、村民代表担任信息员和普法宣传员,对村民和企业做好普法宣传,营造保护生态、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,并定期开展全面排查,发现苗头及时整改;进一步完善对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的审批、监管工作机制,建立责、权、利相对应的管理机制,坚持堵疏结合,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,从源头上消除违章建筑等现象。
今年,浙江打响一场治水攻坚战,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“五水共治”,倒逼转型升级,破解“水乡难觅清水”的尴尬。我村积极响应,组织多场座谈会分别邀请村民、企业负责人、外来务工人员参与讨论,通过交流认识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重要性,群策群力商讨“五水共治”的方法。通过法定程序修订村规民约,写入“五水共治”等内容,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。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蹲点宣传,尤其是对沿河沿路的养殖户、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的倾倒集中区块的村民进行普法教育,提高群众对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认识;组织巾帼志愿者定期在村外来人口聚居地、村企业发放宣传册,进行普法宣传。 “五水共治”活动开展以来,我村共投入45万元用于疏通河道3.3公里,通过排查摸底整改3家排污不达标的企业。
我村设立专门调解室,村、组调解网络建设,配齐配强了村委会和村小组调解信息源,使“第一道防线”在组织上得到保证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制度,真正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,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,解决在萌芽状态。法律顾问定期道调解室“坐诊”,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,替村各项事务把好“法律脉”。健全完善村民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,使村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自觉履行法定义务。有效地防范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,近年来,未发生一起刑事、民事案件和黄毒等败风坏俗行为,群众内部矛盾均在排摸维稳机制下顺利解决,给村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,使村内生活生产秩序井然,逐步形成了在稳定中促进经济发展、在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,正以安全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村新姿态,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。
四、用创新撬动民主法治进程,开创“名牌式”工作亮点
民事民决机制:葑水港村自2006年建立了民事民决机制,建立由老党员、村民小组长、妇代会成员共29人组成的“民事民决小组”, 重大村务由民事民决小组决策表决。村里日常工作中遇到有争议的事情,由民事民决小组在做好深入调查的基础上,进行投票表决,得票率在85%以上才能通过,然后由村两委会实施。2011年村民杨某患脑瘤住院手术,虽然11万元的医疗费部分由医保支付,但家里还是陷入了困境,其小女儿考上大学,交学费遇到了困难,向村里申请伊司达企业助学基金,减轻负担。按规定,伊司达慈善扶贫助学基金一般资助村里少数贫困的学生或家庭,但是杨某经济收入稳定,不属于贫困家庭,她提出申请,村民们一时议论纷纷,村两委会把这件事交给了村民事民决小组讨论、表决。民事民决机制为村里解决复杂问题找到了办法,民事民决小组工作做得公平、公正,使村里的决策更科学,村民得实惠。
村级智慧平台:2013年全村投入10万元,为全村550余户家庭免费安装村级网络电视,并开拓电子三务管理系统和村级决策互动系统,把村级各类收支明细、干部报酬明细情况和租赁合同兑现情况等传至村级电视平台上,让全体村民通过村级智慧平台,共同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的管理。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功能,对于村庄建设规划、集体财务收支、集体资产处置、农户私人建房等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,通过村级网站、三无公开触摸屏、三务公开栏等方式及时、全面公开。村集体资产出租、承包等发包事宜,额度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进入镇招标中心公开招标,接受群众监督,让群众放心。
志愿服务设岗制度:组织党员干部志愿服务,选取党员中政治思想好、身体状况好、热心于公益事业且未担任村、组干部的农村党员,充实到调解维稳和谐岗、环境卫生形象岗、绿化生态维护岗、物业管理监督岗、便民服务岗。这些岗位按需设岗,因事设岗,以岗定责,责任到人。村委会通过为这些无职党员搭建平台、奖优罚劣,激发了物质党员的活力,党员先进性得到凸显,成为和美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。
五、抓民生问题解决,深化创建工作内涵
创建工作能否前进,把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,在于广大村民的意识和支持,通过创建工作,许多村民自觉参与民主管理,并热心支持集体建设。我村在创建工作中,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,巧妙的把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与“生态文明村”建设结合起来,进一步拓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范围,深化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创建内涵。通过解决村庄道路硬化、绿化、亮化,治安防控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,在改善村民生活基础设施的同时,大力开展法制文化建设,建立了“新农家”法律书屋、法治文化公园,熏陶村民的法律意识,提高村民法制观念,争取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。